“秸”尽所能 变“废”为宝 中方县新建镇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
2025-10-20 17:12:1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覃晶晶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6310

中方融媒10月21日讯(通讯员:覃晶晶)在中方县新建镇广袤的田野上,曾经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,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转身——从田间地头的“烫手山芋”变成助力乡村振兴的“绿色宝藏”。

今年以来,湖南省先后出台《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》和《湖南省关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若干措施(2025—2027年)》,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。新建镇多措并举,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,推动形成“不敢烧、不能烧、不愿烧”的社会共识,使秸秆从“包袱”转化为“财富”,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

“组织保障+全面监管”,筑牢长效发展根基

新建镇党委、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,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秸秆禁烧工作,成立秸秆禁烧工作专班,下设综合协调组、宣传动员组、技术指导组、监督执法组,统筹协调开展工作。

(对露天焚烧秸秆进行劝导制止) 

实施“三级网格化管理”模式,构建“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网格员包户”的严密三级责任体系,对全域进行安全巡查,重点时段加密巡查频次,对易发生焚烧行为的地块进行“蹲点守护”,一旦发现火情,第一时间调度附近巡查人员处置,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在全镇设立秸秆禁烧监督举报电话,鼓励群众参与互相监督,形成全民参与、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。

“立体宣传+普及法律”,营造全民共治格局

为打消农户“处理难、效益低”的顾虑,新建镇着力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全覆盖宣传网络。由镇里统一制作“一卡”“一信”“一册”,镇村干部、志愿者化身“宣讲员”,带着明白卡、告知信、宣传册深入田间地头开展“敲门行动”,与农户算清“焚烧成本账”与“利用收益账”。

“这是我们印发的《农作物秸秆禁烧限烧和综合利用宣传手册》,汇编国家和省级有关法律法规、文件政策、经验做法成册。”新建镇经济和生态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详细介绍。

(入户开展秸秆禁烧“敲门行动”)

充分利用“村村响”每天早晚反复播放禁烧政策,微信网格群实时推送利用案例,宣传车播放宣讲音频穿梭在村道田间,50余条标语横幅在重点区域醒目亮相,让“禁烧护生态、利用增收益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
“现在正逢农事秋收关键阶段,根据镇里安排,每天上午下午我都会把公车的喇叭打开播放宣传秸秆禁烧的音频,驾驶公车在镇主干道及村道行驶。”新建镇公车司机蒋文根说道。

结合屋场会、小组长会等形式,进行“点对点”“面对面”的政策解读和思想动员,深入宣传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《消防法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》等法律法规,累计开展宣讲120余场,政策知晓率达100%,实现“宣传不漏一户、理念家喻户晓”。

(召开屋场会讲解秸秆禁烧相关法律法规) 

“以前为了图省事就烧秸秆,现在才明白这不仅严重污染环境,还特别容易引发火灾。政府大力推广的秸秆禁烧工作,我们肯定全力支持!”新建镇种粮大户蒲生国在屋场会上说道。

“精准管控+回收转化”,推进秸秆还田沃土

新建镇注重“疏”与“堵”的结合,不是一味地禁烧,而是科学合理地划分禁烧区和限烧区,既考虑了环境保护的需要,又兼顾了农户的实际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特点。

“先由农户个人申请,再由村委填写《新建镇野外生产性用火申请表》,村里审批交到镇林长办,镇森林防火专干现场核实,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分管农业的镇领导批准后,再填《湖南省生产用火报备表》,报备至县森林防火办,看是否符合限烧划定范围和管控要求,根据气象情况确定焚烧时间后,镇、村、区域护林员一同到现场指导用火,确保焚烧有效进行。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秦忠发说道。 

(护林员到现场指导用火) 

新建镇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,今年预计完成秸秆机械粉碎还田1000亩以上,主要集中于康龙村、新建村、四卧龙村。目前已完成秸秆还田粉碎800亩,按照每亩50元给予补助,低茬收割400亩,按照每亩30元给予补助。秸秆大部分被种植龙牙百合和种植鱼腥草大户利用,用于种植龙牙百合约600亩,鱼腥草700亩。完成秸秆腐熟剂飞防1315亩,减少了化肥使用量的同时还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,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“安装秸秆粉碎机后,节省了大量的人工、时间成本,并且将秸秆粉碎还田,提高了土壤肥力,也方便了来年的耕种。同时,减少了给虫子度冬的条件,第二年的虫害也少一些。”蒲生国说道。

新建镇目前正在积极探索“企业+农户”的“双向合作”秸秆处理模式,政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尝试在牛眠口村进行试点,与九丰农业等企业合作,签订秸秆回收协议,用于秸秆回收利用,构建起多方协作、互利共赢的闭环运行体系。牛眠口村还计划在2年内,由村农技员牵头,联合村种植能手开发生态试验田,全程记录不焚烧、不施化肥的种植数据,并每季度组织村民现场观摩,发放试验田种植手册,鼓励村民自愿参与试点。

通过持续打通秸秆“变废为宝”通道,新建镇既守护村里的蓝天沃土,又为村民添一份增收底气,让“废秸秆”真正成为生态保护的“绿色筹码”、乡村振兴的“小额财富”,为秀美新建注入更多乡村实践力量。

责编:袁敏

一审:袁敏

二审:谭莹莹

三审:钦佩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
新思想
我要报料